<optgroup id="blq77"></optgroup>
<acronym id="blq77"></acronym>

    <span id="blq77"></span>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體育課不要再那么“溫柔”

      作者:陳少青 發布時間:2022-03-15 10: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思想匯】

        以體育人、以體育心

        體育課不要再那么“溫柔”

        陳少青(首都師范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副主任)

        編者按

        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給全世界的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動鮮活的體育課,運動員們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和優異的競技水平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00后運動員谷愛凌、蘇翊鳴等在文化學習與運動訓練上協調發展,體教融合的成功促使我們深入思考新時代學校體育的育人方式與育人價值?!蛾P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實現學校體育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獨特功能,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為了實現新時代的體育目標,學校體育和家庭教育必須協同一致,改變當下過于“溫柔”的體育課,從身心發展的視角透視體育的特征與規律,打開束縛學生享受運動樂趣的“圍欄”,以協同育人的機制,全面推進以體育人。

        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堪憂

        相對于運動員所接受的“金字塔尖”式培養,學校體育更像是雕砌金字塔的底座,帶有基礎性和全面性,難度相對較低。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堪憂,更加凸顯了以體育人的重要性。在身體方面,《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21)對比全國7~18歲兒童在2010年、2014年、2019年的體質與健康數據發現,兒童青少年的柔韌素質出現好轉;下肢爆發力全面下降;速度素質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女生和中學生有所改善;力量素質女生和小學男生有所提高,但中學男生持續下降;耐力素質總體呈現下滑趨勢,中學生有所提高。

        同時,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吨袊嗄臧l展報告》(2018)顯示,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有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12~16歲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檢出率高達19.0%,男孩發生率高于女孩,且發生率近年來一直在升高。在2020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開展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調查中,約三成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得分低于60分,80分以上的占19.9%,這些數據顯示出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性。

        干預與改善這些身心健康問題,體育是有效手段之一,學校體育是以體育人的主陣地,必須切實發揮作用。

        較低的運動強度難以達成強身目標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存在強度低、負荷小、重形式、輕實效的問題,難以對學生的心肺功能產生有效刺激,有專家對此現象感到痛惜,形象地稱之為“三無七不”體育課,即無難度、無強度、無對抗;不喘氣、不心跳(加速)、不出汗、不奔跑、不扭傷、不擦皮、不長跑。

        有效的身體活動與兒童青少年的心肺健康緊密相關,按照世衛組織推薦的運動量,兒童青少年每天應至少累計達到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如果強度過低,即使開齊開足體育課,也難以達成強健身體的目標。以目前每天一節40分鐘體育課來看,除去熱身準備與整理結束部分,基本部分約28分鐘,以小學每班40人的教學規模,假定一節復習課的練習密度高達50%,則實際有效運動時間約14分鐘,如果沒有課外鍛煉,遠遠達不到應有的運動量。

        沒有競賽與對抗無法取得健心成效

        體育源于游戲,競爭與對抗是游戲的屬性,在競賽中體驗體力對決、智力博弈和團隊協作等是體育游戲的價值與魅力所在,也是兒童青少年喜歡接受的教育方式。

        然而,目前兒童青少年在學校參與的比賽太少,媒體報道中小學體育活動“注水”現象普遍存在,“溫柔”體育課大行其道,就連最體現比拼精神的運動會也一再“瘦身”,取消長跑、體操項目等,幼兒體育則存在“小學化”重、“花架子”多的傾向。在這些“蜻蜓點水”式的體育活動中,生活與學習中的不良情緒得不到釋放,緊張氛圍下的抗挫、抗壓能力得不到磨煉,集體競賽中的團隊協作精神、規則意識得不到培養,體育角色特有的責任感與歸屬感無法體驗,由挑戰自我、突破自我而建立的自信、勇敢、樂觀等品質培養不斷弱化,相應地,健全人格與錘煉意志失去載體,育心目標難以實現。

        安全責任束縛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

        在黨和國家大力推進“健康中國”戰略,“雙減”政策落地實施的背景下,如何將科學有效的鍛煉落到實處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如果說有效、有趣的體育教學取決于教師的業務水平,那么具備能力而無法放手去做則屬于管理體制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體育運動中的“安全責任”歸屬問題。

        一方面,家長的認識發生了轉變,逐漸接受體育在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方面的獨特價值,另一方面,對運動屬性的認知仍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面,如不能太累,不能受傷,不能在運動中出現沖突,如果出現類似狀況,那勢必是教師的責任,不是監管不到位,就是教學組織有紕漏。筆者多次和中小學、幼兒園一線教師談及此問題,教師們坦言,不是沒人教,不是不會教,而是不敢教。

        校園體育文化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校園體育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創建體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具體體現,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對于學生形成體育認知和養成鍛煉習慣具有顯著的導向作用。

        整體來講,我們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相對落后,缺少對體育知識的宣傳和對運動氛圍的營造,浸潤式運動環境營造不夠,缺少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學內容的陳舊致使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長期存在。走進中小學校園,看到更多的是學科知識競賽的排行榜以及藝術、科技等獲獎公告,很少見到對體育特色的宣傳和對校園體育明星的塑造,此外,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也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個性張揚的心理需求。

        面對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現實困境以及學校體育長期以來存在的頑疾,基于以體育人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全面性,抓落實、增實效、家校共建、協同育人勢在必行。

        學校:更新課程體系,完善制度保障

        在學校層面,要更新課程體系,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為教師提供有力支撐。

        首先,學校體育是以體育人的主陣地,高效、科學、系統的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是促使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石,學校體育課程必須包括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基礎價值的田徑、體操和大球類內容,以安全為借口取消的耐力跑、跨欄跑、投擲、單杠、雙杠、跳山羊、球類對抗與比賽等項目應回歸校園,以高質量的課程設置將帶來高標準的健康效益。學者哈德曼通過國際調查發現,在英國、美國和日本的體育課程設置中,游戲比賽、田徑和體操分別占小學和中學課程內容的77%和79%,這些內容未來對學生進行項目教學的基礎,其課程設置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其次,伴隨著“有密度、有強度、有對抗”體育內容的執行,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些運動損傷,對“安全責任”的認定成為焦點,也是家校之間無法繞過的關鍵一環。對此,學校一方面應通過規范課程開展、提升教師素養等手段,盡力避免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傷害;另一方面,一旦發生運動損傷,是教學事故還是正?,F象,應由上級教育部門予以認定,若有家長投訴或起訴,同樣應由教育主管部門應訴解決,對學校和教師的責任給予公正認定,如果一旦發生問題便一味追責教師,不僅會影響正常教學秩序,而且他們面臨的壓力和自我保護的心理將繼續催生“溫柔”體育課,不斷取消帶有難度的教學內容,長此以往,變成因噎廢食。

        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提高業務素養

        在教師層面,要轉變教育理念,提高業務素養,適應時代需求。我國學校體育長期實行“三基”教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教師對新時代教育理念的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部分教師對體育的認知仍停留在技能與健身的層面,尚未認識到體育對人的思想產生的重要影響。實現立德樹人、以體育心的目標,在內容與方法上還處在探索階段,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教育理念,深入思考與踐行體育在健全人格與錘煉意志方面的獨特價值。新時代的體育教學,需要教師全面提高業務素養,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科學、規范、安全施教。雖然有些運動損傷并非教師的責任,但嚴重的教學事故必然違背了教學規律,如運動猝死的背后一定存在學情分析不夠,未按照循序漸進、區別對待原則,以及暈厥后未采取及時的急救措施等隱性問題,必須嚴加避免。

        此外,為實現體育健心目標,教師有必要多學習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理論,以大教育觀看待體育教學。如以體操跳山羊來培養學生的勇氣和自信,按照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制訂一個“跳一跳,能夠到”的教學目標,即采用程序教學法,設置“小步子”,對心理畏懼的學生,可由教師蹲下讓學生支撐跳過,這比面對冰冷的山羊更能激發學生的斗志,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睂τ谀切﹦幼魇炀毜膶W生,可增加山羊高度或過渡為跳馬,以新的成功滿足學生的挑戰欲望。這些都需要教師學習、深究兒童心理學,鉆研教學法,提高業務素養。

        家長:理解體育真諦,促進家校合作

        在家庭層面,要理解教育真諦與運動屬性,給學校和教師最大的理解與支持。有專家指出,體育與美育是家校合作的短板,補齊短板是當務之急,提高兒童的身心健康水平,首先應該重視家長的理念提升。在我國,部分家長尚未充分認識體育對于兒童開發心智、健全人格的重要意義,兒童在游戲比賽中所應經歷的失敗挫折、矛盾沖突、規則懲罰等社會適應教育被部分家長理解為一種傷害。

        其次,部分家長對運動屬性與安全責任的理解有待提升。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運動風險是指學校體育運動過程中可能發生人員身體損傷的風險,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是指體育運動中發生的造成人員身體損傷后果的事故,“可能”二字說明了運動風險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學校理應盡量保護學生,但只要動起來,就有受傷的可能性,作為家長要理解和接受這個風險。對運動事故的認識,教師和家長也存在差異,教師認為擦傷、磕傷、挫傷、扭傷、崴腳等都是運動的常態,如果此時家長將責任歸結為教師行為,矛盾便會產生。

        最后,家長要辯證地看待兒童運動、受傷與成長的關系。運動對兒童健康成長是必不可少的,沒有體育的教育是缺失的,在安全方面,研究顯示多運動才能讓孩子更安全,運動中的磕碰有利于培養兒童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較好的平衡性、協調性、肌肉力量與靈敏反應等提高了危險來臨時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遵循規律的教學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運動傷害事故,學生在學校體育中所承受的風險基本可控,在體育教學中“海恩法則”同樣適用,即一次大的教學事故通常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只要教師進行規范教學,學生科學運動,傷害事故概率便會極低。

        總之,“溫柔”體育課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安靜的課間十分鐘”不利于激發兒童的天性,運動風險責任束縛了教師的工作熱情。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健全運動風險防控機制、強化安全管理、進行安全教育,同時,著力引起樹立學校、師生、家長對體育教育的科學認知。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_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_97人妻综合视频_99re6免费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